控制圖的定義、功能和用途分類
控制圖的定義和功能
1、控制圖的定義
控制圖是用于區分由異常或特殊原因所引起的波動和過程固有的隨機波動的一種統計工具。
這里所講的過程固有的隨機波動指過程的正常質量波動。因為在過程中正常因素是始終存在的,是無法消除的。
2、控制圖的功能(用途)
控制圖用于:(1)診斷:評估一個過程的穩定性。(2)控制:決定某一過程何時需要調整,何時需要保持原有狀態。這一內容實際指:當過程發生異常質量波動是必須及時對過程進行調整,采取措施消除異常因素的作用(嚴加控制)。當過程能夠穩定在合理的正常質量波動狀態時,就應保持這種狀態(聽之任之)。(3)確認:確認某一過程的改進效果。
控制圖的分類
一、控制圖按用途分類
1、控制圖三種用途的狀態
(1)診斷:針對已經完成的過程或階段實施診斷(分析過程是否正常)。
(2)控制:針對正在進行的過程實施質量控制。
(3)確認:針對已經改進并已完成的過程,確認其改進效果。
2、按用途對控制圖分類
(1)分析用控制圖
對已經完成的過程或階段進行分析,以評估過程是否穩定或確認改進效果。
(2)控制用控制圖
對正在進行中的過程,邊進行變實施質量控制,以保持過程的穩定受控狀態。
3、兩種控制圖的關系
根據控制圖的設計原理可知,控制圖的控制能力是控制過程處于正常狀態時質量數據所形成的典型分布。因此,在對過程實施控制之前首先應用分析用控制圖對欲控制的過程實施診斷,當確認過程時處于穩定受控狀態時,將分析用控制圖的控制界限延長,轉化為控制用控制圖。
二、按被控制對象的數據性質分類
1、計量值控制圖
常用的有以下4種:(1)均值—標準偏差控制圖;(2)均值—極差控制圖;(3)中位數—極差控制圖;(4)單值—移動極差控制圖。
2、計數值控制圖
常用的有以下4種:(1)不合格品率控制圖;(2)不合格品數控制圖;(3)單位缺陷數控控制圖;(4)缺陷數控制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