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企業信用等級評價
一、信用等級評定原則
信用等級評定的基本原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以企業主體經營現金流及其對債務的保障程度為基礎
對企業主體信用評定的基礎是其經營現金流對債務的保障程度。基于影響企業主體經營現金流對債務的保障程度的關鍵因素,確定評級要素、評級指標和指標權重,對企業主體債務償還能力和意愿進行綜合評價。
2、注重行業分析和同類企業比較
將行業分析作為企業主體資信評級的起點,通過建立行業和企業數據庫,對不同行業進行長期、深入的跟蹤分析和研究。基于對不同行業風 險水平的分析和判斷,對企業主體信用等級的客觀性和一致性進行驗證。同時,將同類企業比較作為企業主體信用等級評定的必要環節,通過對各評級要素評分結果 和總體評分的相互比較,為評級結果的客觀性、準確性和一致性提供基本保障。
3.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重視定性分析
根據企業主體財務和非財務信息,在運用定量分析指標的同時,對企業主體歷史與未來的信用狀況進行定性分析,特別是對企業主體所處行業發展前景、市場競爭地位、管理素質和外部支持的可能性等的分析和判斷。
4. 歷史考察與未來預測相結合,強調未來預測對評級對象信用等級的影響
基于企業主體歷史經營記錄及當前信用狀況,了解債務與現金流的形成原因,對企業主體未來的債務壓力及現金來源進行分析和預測,尤其 關注企業在“可以預見”未來的“最壞”可能性。同時,評級結果盡量消除未來周期性因素的影響,將預期的經濟景氣上升和下降及其對企業信用質量的影響納入信 用評級的分析因素。
5、注重評級指標體系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運用層次分析法、專家判斷法和其它定量分析技術制訂和完善評級指標體系,在保障評級指標體系科學性的同時,注重其可操作性。評級指標和評分標準依據評級對象性質及其所處行業等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二、評級要素和評級指標體系
資信評級分為主體評級和債項評級。主體評級是對企業主體非特定債務的償還能力和償還意愿的綜合評價;債項評級是在主體評級的基礎 上,結合被評債務工具的具體特點和償債保障措施,對其違約風險進行分析和評價。主體評級又可進一步細分為個體評價和外部支持評價,其中發行人個體評價是在 不考慮外部支持因素的情況下,衡量發行人個體本身的償債能力和意愿。
主體評級一般包括經營環境、基本經營和競爭地位、管理與戰略、財務狀況和外部支持等五個評級要素,債項評級還需要考慮債項相關因素。除外部支持和債項相關因素主要用于定性調整之外,其它評級要素均包含若干評級指標。
評級指標分為兩個層次,即基礎指標和修正指標,同時考慮外部支持和償債保障措施等因素對評級的影響,從而綜合形成信用等級評定標準。
(一)基礎指標
基礎指標是評定信用等級的基礎,包括定性和定量兩大類基礎指標。
定性基礎指標主要包括與評級對象業務風險相關的指標和管理風險相關的指標。其中,與業務風險相關的指標綜合考察評級對象所處的宏觀和區域經濟環境對其未來發展的影響,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以及經營模式和經營穩定性、競爭地位等。
與管理風險相關的指標綜合考察評級對象的發展戰略、公司治理、人力資源素質,以及財務資源與發展戰略的匹配程度等。
定量基礎指標綜合考察資本結構與資產質量、盈利能力、現金流量充足性等。其中,現金流量充足性選取指標注重考察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對債務利息、短期付息債務和資本性支出的保障程度。
需要強調的是,在評定信用等級的過程中,注重定性和定量基礎指標得分的匹配程度,因為定量的財務指標是各類定性因素的數據反映。
(二)修正指標
評級標準中的修正指標,主要用于對評級結果的調整和修訂。其一是如遇到某些特殊子行業,有確鑿證據表明相關評級指標不適用,可視情況調整指標及分值。其二是評估基準期會計報表(年報)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保留意見的,可視實際情況直接調整報表,或僅調整指標值和分值。其三是依據對評級對象信用風險揭示的適當程度,以未來三至五年自由現金流的相關預測指標,作為定量基礎指標中現金流量充足性相關指標的補充。其四是其它視情況需要調整的定量指標和分值。
(三)外部支持
外部支持因素是在對發行人個體信用等級評定的基礎上,對信用等級的定性調整:其一,是考察大股東的財務實力及其對評級對象償付債務 的支持程度;其二是考察評級對象(或構成實際債務償付支持的大股東)在區域及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等情況,以評價政府對評級對象償付債務的支持程度。
(四)債項相關因素
債項相關因素是公司債務工具資信評級的必要考慮因素。通過債務工具募集說明書的特定條款和償債保障措施對債項進行分析,并結合發行人主體信用評價,綜合分析債務工具的信用風險。
三、評分標準和評級結果確定
運用層次分析法、專家判斷法和其它定量分析技術,對不同行業和不同類型企業的評級指標進行賦權,并確定評分規則。同時,借鑒國內外評級機構的評級經驗,確定外部支持、債項相關因素等定性調整標準。
應該說明的是,評級標準是一個持續分析和完善的過程,需要在對評級對象違約原因的持續分析和評級結果檢驗的基礎上,對每一分析要素 和關鍵評級指標的風險區分能力、評級要素與評級指標的相關性和是否出現了其它重要影響因素等進行監控和分析。同時,信用等級的最終確定,是在遵循上述評級 標準的同時,由評級委員會委員討論和投票決定的,專家的經驗判斷在信用等級確定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對評級對象信用等級評定的分析步驟如下:
第一、通過行業分析和行業風險研究,結合宏觀和區域經濟研究等基礎研究成果,確定企業主體所處行業總體風險水平;
第二、依據基礎指標、修正指標和評分標準,結合外部支持因素,初步確定企業主體信用等級;
第三、行業比較,根據企業所處的行業總體風險水平,對信用等級的客觀性和一致性進行驗證;
第四、同類企業比較,通過公司信用評級管理系統對評級對象主要評級指標評分情況和信用等級進行比較分析和一致性驗證;
第五、在上述步驟的基礎上,結合債務工具募集說明書的相關條款和償債保障措施,確定債項的信用等級。
附件:主體評級主要指標表
評級要素 |
評級指標及計算公式 |
評分內容及說明 |
經營環境 |
宏觀經濟環境 |
通過宏觀經濟運行狀態的主要指標,分析和判斷宏觀經濟走勢對企業主體及其所處行業的影響 |
區域經濟發展水平 |
區域發展現狀及經濟結構等 |
|
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
行業發展階段、競爭格局、技術進步等 |
|
政策及監管環境 |
產業及相關宏觀經濟政策、監管制度、經濟法律制度與社會信用環境等 |
|
基本經營及競爭地位 |
經營規模 |
業務規模及與之相匹配的抵御風險能力 |
業務多元化 |
業務結構、經營區域,多元化經營風險,產業協同效應 |
|
經營穩定性 |
收入和利潤來源及其穩定性等 |
|
經營效率 |
經營目標的實現程度、企業提高經營效率和創造競爭優勢的可能及潛力 |
|
關聯交易 |
企業主體與關聯企業間的交易類型、性質及是否存在低買高賣的關聯購銷、分攤費用調節利潤、資金占用等行為 |
|
管理與戰略 |
管理層素質 |
管理層從業經驗、信用意識與理財觀念、管理層穩定性、歷史經營業績等 |
決策能力和決策機制 |
核心決策層、決策方式和決策執行效果等 |
|
公司治理和內控機制 |
治理結構、組織架構、決策程序、內控制度等 |
|
發展戰略 |
戰略目標、戰略舉措及與財務資源的匹配 |
|
財務狀況
|
資產負債率 |
根據不同行業分別制定 |
應收賬款周轉速度 |
根據不同行業分別制定 |
|
存貨周轉速度 |
根據不同行業分別制定 |
|
毛利率 |
根據不同行業分別制定 |
|
凈資產收益率 |
根據不同行業分別制定 |
|
總資產報酬率 |
根據不同行業分別制定 |
|
EBITDA/總債務 |
根據不同行業分別制定 |
|
經營性凈現金流量對短期付息債務的覆蓋程度 |
根據不同行業分別制定 |
|
經營性凈現金流量對資本性支出的覆蓋程度 |
根據不同行業分別制定 |
|
流動比率 |
根據不同行業分別制定 |
|
速動比率 |
根據不同行業分別制定 |
|
利息保障倍數 |
根據不同行業分別制定 |
|
外部支持 |
股東支持 |
股東實力、主要股東持股比例、企業在集團中的地位等 |
政府支持 |
企業對國民經濟或地方經濟的重要性、地方政府財政實力、政府持股情況等 |